克里米亚战争后,法国鼓吹两个公国合并,阻止俄罗斯南下。瓦拉几亚公国与摩尔达维亚公国在1859年时合并,合并后称为罗马尼亚,附属于奥斯曼帝国。并且在1877年5月9日宣布独立。1878年南比萨拉比亚地区隶属俄罗斯。1881年罗马尼亚改称罗马尼亚王国,1918年1月摩尔多瓦(比萨拉比亚)宣布独立,同年3月与罗马尼亚合并。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奥匈帝国瓦解,使得罗马尼亚的领土进一步扩张到瓦勒齐亚、布科维纳(Bucovina)与比萨拉比亚(Bessarabia)等地区。1940年时,苏联占领了罗马尼亚一部分的国土,该地区成为今日的摩尔多瓦(Moldova,也就是拉丁语中的摩尔达维亚)与一小部分的乌克兰。

第二次世界大战时,扬·安东内斯库政权参加德、意、日法西斯同盟,但是在斯大林格勒攻防战,罗马尼亚军伤亡惨重。1944年苏联红军进入罗马尼亚,同年8月23日,罗马尼亚共产党领导发动反法西斯武装起义,推翻了安东尼斯库政权,罗马尼亚转而加入了反德国法西斯战争。1945年3月6日成立联合政府。罗马尼亚在苏联的强力影响之下,建立起苏联式的社会主义政权。1947年12月30日罗马尼亚人民共和国成立,1948年2月,罗马尼亚共产党与社会民主党合并,成立罗马尼亚工人党,成为罗马尼亚唯一执政党。1965年通过新宪法,将国名更改为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,党的名字也改为罗马尼亚共产党,尼古拉·齐奥塞斯库(Nicolae Ceauşescu)开始成为罗马尼亚的领导人。齐奥塞斯库当政时期,罗马尼亚在政治和外交上刻意和苏联保持距离,但其自主权特别是在经济上的自主权相当有限。

1989年12月22日,齐奥塞斯库政权被推翻,结束了其在罗长达24年的统治,齐奥塞斯库也被秘密枪决。救国阵线委员会接管了国家一切权力,将国名改为罗马尼亚。罗马尼亚新的民选政府开始逐渐修改路线,成为社会民主主义国家。2004年3月29日,加入北约。[1]

2004年11月28日,总统选举举行,阿德里安·讷斯塔塞和特拉扬·伯塞斯库进入第二轮。12月12日,总统选举第二轮投票举行[2],伯塞斯库当选。[3]2007年1月1日,正式加入欧盟。[4]4月20日,宪法法院对尼·沃克罗尤出任临时总统的资格予以确认,接替因议会通过弹劾议案而停职的伯塞斯库。[5]5月19日,就弹劾案举行全民公决。弹劾案未获通过,伯塞斯库复职。[6]

[编辑] 政治
主条目:罗马尼亚政治
罗马尼亚是一个民主国家,议会实行两院制,上院为参议院(罗:Senat),有137名议员,下院为众议院(罗:Camera Deputaţilor),有332名议员。参众两院的议员在四年一次的选举中产生。

总统每五年选一次,总理由总统任命,内阁人选再由总理任命,由议会通过。

  • 相关文章: